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是一则真实的报道,这更是凝聚着一片乡情的倡议。
2004年2月8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的下午,在北京邮电大学教育基金会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理事会上,一个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并达成了共识——建立一项助学金,捐助那些报考北邮或已考上北邮的贫困生。在充满爱心的发言中,基金会杨义先、杨权仓等理事还“透露”了他们多次向各自家乡资助贫困生的义举......我们相信还有很多义举未被人所知。
2004年2月24日电信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将两位贫困学生的情况向校基金会秘书处反映,寻求帮助,随后送交了有关材料,并讲述了某地一位好心 的吴先生的心愿。他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从部队转业工作后又下了岗干了个体。一个偶然机会,他听到了来自宁夏某地的S同学不幸的故事,他非常理解一位贫困大学生对校园向往、对知识渴求的心情和愿望,这个好心人对S 同学充满同情。他说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哪怕只能帮助一个也好,也要与亲朋共同资助S同学完成大学学业,每年5000元,直到本科毕业。近日,吴先生利用到天津出差的机会,专门绕道来到了昌平校区,亲手把第一年赞助S同学的5000元交给了S同学的辅导员。尊重吴先生的意愿,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什么事先设计的场面,也没邀请有关领导,更没有频频的闪光灯,当然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一家人似的叙谈。吴先生说,象S同学这样从西部贫困地区考来的贫困孩子不容易,不能因生活的压力而影响了学业。辅导员询问吴先生还有什么要求,吴先生爽快地说,说大点儿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尽点力,说小点儿是行善积德,不愿扬名,不图回报;只愿S同学安心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社会。这一切让S同学溢满泪水的眼角漾开了笑纹。有学院、学校对S同学学费问题的解决,有吴先生每年5000元的资助,S同学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了保障,他人生的小船又扬帆航行了。尽管吴先生一再说不要张扬,但校基金会在提供相关服务的同时,特代表全校师生、代表S同学向吴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吴先生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2004年3月12日下午校基金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通报了两位贫困生的情况和吴先生的义举,再一次讨论并倡议由校基金会为那些献出爱心、资助贫困生的教职员工、校友、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搭建一个平台;为那些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又面临困难的学子们寻求捐助,在“捐”和“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北邮乡情助学金”。当晚,基金会秘书处的老师在拜访前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武汉某公司总经理时,在谈起来自湖北的B同学因家庭状况等原因而面临经济困难,以及北邮基金会将建立“北邮乡情助学金”的情况后,该总经理立即决定通过校基金会一次性捐助人民币20 000元,资助B同学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该公司多年来一直关心北邮的教育与发展,在已连续三年捐助北邮奖学金的情况下,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不图扬名,不求回报,让B同学的生活与学习都有了保障,更得到了精神支柱。我们相信他决不会辜负该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深深爱心,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材。校基金会将按照该公司的捐赠意愿,严格管理,提供服务,协同有关单位,逐年向该公司介绍B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也再一次代表北邮全体师生和B同学,向该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该公司兴旺发达、永创辉煌。
在我们校园还会有困难的同学,在我们身边永远跳动着颗颗爱心,在此,校基金会向全校教职员工、社会各界发出倡议,请加入“北邮乡情助学金”的行列,请尽您所能,为您家乡的贫困学生献出一份爱心,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众人的爱心汇成爱河,让世界更加美好。